本报长春5月3日电(高龙安)在远离城市的书院里读书、写书法、看风景;去乡下的木器作坊,做木工,交新朋友...这个五一假期,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城市,去山野的乡下寻找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。
难得闲着。吉林省长春市民小杨决定去离市区30多公里的“凤凰美术学院”看一天书。不像在“网络名人”景区打卡,来这个学院的人大多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。
读书,喝茶,用书院的笔墨纸砚,都是免费的。你可以在办公桌前“做一天白日梦”,或者一边玩手机一边听鸟叫。
该学院的创始人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,曾在许多城市生活过。她说,建立一个学院是她很久以前的想法,特别是对那些有压力的年轻人来说,他们需要一个回归自然和放松的地方。
去年夏天,刘把一个旧仓库改造成了一个书院,收藏了近10万册图书。每到节假日,年轻的上班族和带着孩子的家长都会来这里看书写字,围坐在一起欣赏风景。后来她在学院里开了免费的公益课。

她认为,保持建立书院的初衷,给人一个放松的地方,比让书院出名更重要。
与书院的安静相比,同样远离城市的木工坊要热闹得多。
5月1日至3日,吉林省靖宇县花园口镇的原木活木作坊举办了一场“原木集市”。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开车来这里,大部分是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。
拿几块木头拼接成生活用品,在木板上雕刻出美丽的图案,人们在体验中获得了很多快乐。
木工坊创始人陈大勇今年50岁。他早年当过医生和推销员。38岁时,他因为身体原因决定离开城市去学木工。2016年,他在妻子的家乡靖宇县建立了一个木制作坊。
后来,许多外国人来到靖宇找他,有的是为了学习一种生活技能,有的是为了寻找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,程序员、教师、公务员...陈大勇说,木工很容易让人平静下来,这是一种非常减压和疗伤的方式。
陈大勇认为,市场是一个生态,可以带给人们新的生活体验和不一样的快乐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,他和徒弟们翻修了院子,设计建造了小屋,把旧面包车变成了咖啡店,长春师范学院的师生还帮他们画了墙画。
三天时间,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,做木工,拔河,画石,看露天电影,享受着“玩空”的快乐。
陈大勇说,他想在大理再建一个木作坊,扩大经营范围,同时看一看遥远的世界。(完)
【编辑:黄钰涵】